小工匠打造国宝产品丨记德钦县民族用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洛桑扎西
原标题:小工匠打造国宝产品丨记德钦县民族用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洛桑扎西
“大锤如岩雕攫食俯冲,中锤疾飞如流星,小锤似跳蚤跳跃,大钳如虎跳,中钳如蛇窜,小钳如鱼娇健游动,烧红的金属如闪电耀眼,风箱宛如野牛吼叫,锤声如雷轰鸣,打造声滴滴达达,雕刻声叮咚咚”,这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工艺世家家庭传统手工业的真实写照,一代代优秀的藏族手工艺者的传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洛桑扎西1964 年出生于德钦县羊拉乡羊拉村南埂村民小组。洛桑扎西家族世代专注于族手工艺制造,其制造技艺得到藏区广泛认可,手艺以父教子、子传孙的方式不断延续传承,传至洛桑扎西已是第十四代,这也是全国藏区唯一代代相传的工艺世家。
羊拉十四代工艺世家,是德钦县羊拉乡羊拉村南埂村民小组一户叫“安从”(汉语意为工艺世家)的人家,该村民小组位于“鸡鸣三省区”的滇川藏结合部,地处山区,全民信仰佛教。
据说洛桑扎西家族第一代艺人洛桑仁青,来自工艺之乡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户工艺之家,他从尼泊尔到做工艺生意,并辗转到康巴地区卖艺求生,后来与羊拉乡南埂村的一位年轻貌美女子结婚成家,从此,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工艺在羊拉落户,代代相传,名扬藏区。
洛桑家族工艺世家以传统的藏族用品和首饰为主,从第七代开始,考虑到族喜欢在传统节日和宗教活动中将自己喜爱的饰品佩戴出来的特点,将制作工艺转向了腰饰、辫饰、耳环、项链、领花、项盒、戒指、手镯、火镰、藏刀、皮包等配饰工艺品上。
洛桑扎西家族史料中的第一代至第六代的名册,因十年“文革”的动乱未能保存,第七代洛桑当归、第八代洛桑格能、第九代洛桑阿格、第十代洛桑仁巴、第十一代洛桑次称、第十二代洛桑永顶、第十三代洛桑西劳的手工艺作品在康巴藏区广为流传。羊拉和平解放后,第十三代洛桑西劳的手工艺制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解放初期,他制作的银碗、银刀壳、银腰带备受州内外的喜爱,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羊拉刀子”“羊拉银碗”“羊拉腰带”。
出生自工艺世家的洛桑扎西,童年是在父亲的匠铺里度过的,从小耳濡目染,对工艺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也将他作为家族工艺的第十四代传人来培养,洛桑扎西从小便学习藏汉双语,1977 年在羊拉三中初中毕业后,到西藏市藏文古文系读书;1979 年至1980 年在羊拉村农民创办的羊拉金属加工厂当学徒;1981 年羊拉村拉青贡卡任教师。
1977 年,洛桑扎西的父亲病重即将离开人世时,曾多次叮嘱洛桑扎西,以后即使离开家乡,也不能忘记自己母语和祖传的手艺,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有着藏汉文化的人,不能忘记发扬藏族手工艺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1982 年,20 岁的洛桑扎西怀揣着发扬藏族手工艺的梦想,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带着传统的“锤子、钳子、风箱”等简易工具,穿着破烂的衣服和包不住脚的解放鞋,踏上了去往德钦县城的路。从羊拉到县城,要翻越海拔5 千多米的甲午雪山,洛桑扎西一路上靠着牛场的帮助,徒步6 天后,到达了县城。
到县城后,洛桑扎西在路边摆摊,帮别人加工银碗、藏刀和首饰,因为手艺精湛,被德钦县手工业管理局聘请为师傅。后来,因为洛桑扎西工作认真负责、技艺一流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被县委、政府转为德钦县手工业管理局的正式员工,除了负责工艺制造外,每年还培训5—6 人,传授工艺技术。
1984 年,县人民政府新建了集体企业——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洛桑扎西任师傅和首席技术官。从此,他的命运便和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联系在了一起。
为了继承和发扬家族手工艺,洛桑扎西把握机会,不断学习,1982 年到昆明冶金工校读书;1989 年到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学习;1990 年到苏州民族乐器厂学习;1991 年到西南电镀培训班学习;1992 年到昆明斑铜厂学习;1993 年到尼泊尔学习制造佛像、佛塔及工艺雕刻技术,在几年的学习经验中,筹措资金,发展壮大企业,并完成了几十万字的《族民间工艺与现代技术实践》《有色金属结构与技术施工的探讨》《族民间工艺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等论文,还在国内外购买了《康巴藏族民间美术》、《藏族佛画工艺》、《西藏艺术民间工艺卷》、《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云南工艺美术》《历史的见证》等几十种有价值的民间参考书。
1994 年,他成功制作了高3 米、重228 公斤的特大千手观音铜佛像;1995 年,他根据藏区信教群众把卡瓦格博(梅里雪山)信奉为神山并有内外转经朝拜卡瓦格博的宗教习俗和莲花生大师经文中记载的“卡瓦格博是一个英俊少年将军,他骑着白马,身着藏装盔甲,头顶三大金刚(马头明王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结合信教群众“白人骑白马”的想象,成功制造了高60公分、宽40 公分、重60 公斤的卡瓦格博佛像,这尊佛像后来作为国礼,由云南省体委、德钦县人民政府赠送给日本京都大学山岳学士会。2007 年“卡瓦格博佛像”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1993 年,洛桑扎西担任了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厂长,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诚实守信抓品牌、传统创新求发展”的创业思路,抓住了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落户迪庆的机遇,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大胆创新,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长达十年的涉及和研制,成功制造出了民族用品、宗教用品和旅游服务产品1500 种,学徒发展到20 多人。
1997 年,德钦县全县禁止采木,集体经济全面改制,全县的185 家企业基本倒闭,唯一生存下来的只有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正是由于洛桑扎西的迎难而上,使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重新崛起。
1998 年,洛桑扎西向政府提交了将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改为私营企业的报告,更名为德钦县民族用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此,洛桑扎西开启了创业之门。
洛桑扎西虽然继承了家族优秀的铸造技艺,但是在金属铸造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解决海拔3300 米以上藏区在镀银和纯银在库存和使用期间,常出现腐蚀变色的问题,洛桑扎西在祖传的手艺基础上,通过个人两年的刻苦钻研,成功研制了仿银变色药水。在铸造佛像中,他将传统古老的砂形铸造改为特殊工艺精密制造,在印度、尼泊尔传统汞金镀和氰化镀金工艺上创新采用了亚硫酸盐电镀镀金和鎏金工艺,清除了和汞等剧毒化学药品。
洛桑扎西金属铸造工艺品工艺独特, 造型精美。工艺、文化、收藏、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不仅社会有认可,业内亦有定论。其工艺流程工序繁多,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金属冶炼、浇铸和模具制作方面。
模具由羊油、松香和蜂蜡手工捏制而成。对羊油、松香和蜂蜡原料有特别的要求,如羊油要精炼,除净油渣,越纯硬度越高;松香必须是经太阳暴晒之后流入树根底下的上等松油,炼成后就可以使用;蜂蜡为家养或野外喜马拉雅峰蜡最好……模具制作的过程和工序极为讲究,羊油松香蜂蜡模具造型及涂耐火泥和青稞壳制壳技艺为全藏区独门绝活,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洛桑扎西很注重金属冶炼和浇铸工艺,对金属冶炼工具和冶炼所需木炭都进行严格把关,对铸造工具的使用更是要求极高,其“火炭汞剂炼金法”是又一个藏区独有的鎏金工艺绝活。
经过几年的经营,洛桑扎西意识到知识产权和打造品牌的重要性。2000 年,洛桑扎西注册申请了“卡格博”品牌,至今注册专利10 项, 产品达2000 多种。
由于洛桑扎西的工艺产品既保留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又结合了国外先进的科学加工技术,深受广大新老客户的青睐。因藏族喜欢佩戴首饰、装饰品,这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美德的展示,每逢节日,洛桑扎西的金银首饰常常供不应求。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洛桑扎西的努力下,企业未来的发展长期处在良好态势,为越来越好的传承和发展族传统制造技艺,他借助企业未来的发展,通过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等方式,投入1700 万元,扩大了生产车间、更新了生产设备,新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每年组织近百人的技术培养和训练,用这种既能传授技术又能传承发展族传统的方式助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成绩向来钟情于努力的人,经过洛桑扎西30 多年的不懈努力,现企业运行良好,年收益2000 万元,职工25 人,所制造的产品供不应求,产销国内外。2016 年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更新了生产设备,新建了传习基地。洛桑扎西本人也因成绩突出,荣获无数。
1998 年洛桑扎西产品被评云南省人民政府为云南省“星火计划”产品三等奖。
1999 年被共青团云南省委员会、云南省科委、表彰“云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称号;
2007 年“卡瓦格博佛像”分别荣获国家博物馆(梅里雪山)收藏证书;国家发改委“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优秀创作奖”;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2007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洛桑扎西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
2008 年洛桑扎西创作的“卡瓦格博佛像”(梅里雪山)和 “传统藏刀”( 资桑)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权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卡格博”商标权;
2009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云南省文化厅颁发“藏族传统金属铸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0-2013 年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职工才艺博览会“手工作品一等奖”;
2010-2013 年连续三年被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授予云南省工艺美术“工美杯金奖”;
2013 年前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文化产业中获得十项专利权,云南省著名商标、省、州、县工商局定点联系非公有制企业、云南省工信委、省财政厅颁发“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云南省总工会、省、州、县、民族企业定点“技师工作站”称号,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每年本科生及研究生毕业实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2014 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的十项外观设计专利权;云南省工商局审批的“卡格博”著名商标权;被云南省工信委,省财政厅评为“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被省、州委组织部命名为联系专家,藏族民间文化专家;被发改委、公安、司法部门聘请为贵重金属及文物珠宝鉴定专家;2014 年6 月在上海中国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里获“优秀学员证书”及“结业证书”;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组织委员会表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被中国农业银行德钦县支行每年信用评定为“AA”企业;被德钦县升平镇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片长”“先进协调员”。
2015 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被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云南报业集团表彰为“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企业”;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知名品牌”;制造的五种产品被云南省工信委、省工艺美术协会评选为《金奖》;被云南省总工会表彰为“云南职工技能带着人”;荣获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表彰的“优秀民族企业”“民族文化突出人才奖”;
2016 年7 月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授予为“云岭首席技师”称号;2017 年获迪庆州“州级劳动模范”称号。
洛桑扎西技艺精湛,是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他把濒于失传的藏族传统铸造工艺保护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为藏族文化传承和发扬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敢于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使传统工艺传承有了新的突破,是历代工艺艺术发展最好的时期。
藏族、1964 年出生于德钦县羊拉乡,是家族手工艺铸造第十四代传人。1979 年—1980 年在羊拉村农民创办的羊拉金属加工厂当学徒;1981 年羊拉村拉青贡卡任教师;1982 年在德钦县手工业管理局任铸造师傅;1984 年在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任师傅和首席技术官;1993 年任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厂长;1998 年至今任德钦县民族用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任迪庆州工商业联合会(民间商会)常委。